首页 > 展示 > > 详情

面对天灾,日本这样强化文物抗灾能力

来源:参考消息 2023-08-08 12:40:52


(相关资料图)

参考消息网8月8日报道据日本《读卖新闻》8月7日报道,地震和大雨等导致珍贵文化遗产受灾的情况时有发生。虽然日本在2020年成立了文化遗产防灾中心,不断扩充受灾文化遗产的修复支持机制,但仍面临无法迅速掌握受灾情况和解决费用负担等难题。

报道称,5月5日,石川县珠洲市发生强度6级的地震。5天后,文化遗产防灾中心派建筑专家前往当地。7月,专家们就约150户古民居和寺庙再次进行调查,并就海边等受灾较重的情况进行了确认。他们将起草报告总结经验教训,留作今后参考。

每当灾害发生时,防灾中心都会呼吁地方政府等提供受灾信息,并询问灾区是否有意接受救援。东日本大地震和熊本地震发生后,如何支持文化遗产修复工作备受关注。

防灾中心以全国六个地方的国立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研究所为据点,向灾区派遣专家,就如何科学保护受灾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。防灾中心有10名专职工作人员,还有专业是考古学和保存科学的非全职工作人员。据称,主导推进文化遗产防灾的国家机构在其他国家还没有先例。

防灾中心尤为重视推进的是,未受国家指定的古书等庞大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。未受国家指定的文化遗产通常在破损状态下被搁置不管,在阪神大地震和东日本大地震中,前述文化遗产的废弃成为问题。在人口稀疏地区,所有者不明的寺庙和古民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。

一直以来应对这些问题的是各地的“历史资料网络”,这是由文化遗产专家和大学教师等组成的志愿团体。文化遗产防灾中心与这些民间组织开展合作,目标是建立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。东北大学地区历史资料学副教授川内淳史说:“保护文化遗产的人员短缺,这也是地方面临的难题。”

另一方面,在文化遗产的修复费用方面,日本文化厅鼓励采取众筹和有效利用当地纳税制度等方式筹集资金。近年通过众筹募集修复资金的情况有所增加,但不可否认的是,可募集资金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遗产的知名度有关。

报道称,基于从灾害中得到的教训,日本政府不断调整文化遗产防灾对策。

在约100年前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中,位于神奈川县镰仓市的圆觉寺舍利殿倒塌,以此为契机,日本增强了对文化遗产的防灾意识。1949年法隆寺发生火灾,日本随后制定了《文化遗产保护法》。东日本大地震中,博物馆和图书馆等保存的大量资料和古书被海啸吞没。日本开发出修复技术:除去纸质资料的泥、盐分和霉斑等,用和纸纤维填充破损部位。2019年,位于冲绳县那霸市的世界文化遗产首里城发生火灾,令人意识到制定防火对策的必要性。政府要求严格落实防火措施,在世界遗产、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等级别的建筑内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灭火设备。

在法律层面,政府2019年修订了《文化遗产保护法》。为防止象征地区历史的文化遗产消失或遗失,不管是被指定的文化遗产还是未受指定的文化遗产,全社会都要认真保护。

分享至:

上一篇:武汉城建集团拟为境外债公开遴选全球协调人 下一篇 :最后一页
x

推荐阅读

更多推荐